帽壳:承受打击,使坠落物与人体隔开。
帽箍:使安全帽保持在头上一个确定的位置。
顶带:分散冲击力,保持帽壳的浮动,以便分散冲击力。
后箍:头箍的锁紧装置。
下颚带:辅助保持安全帽的状态和位置。
吸汗带:吸汗。
缓冲垫:发生冲击时,减少冲击力。
垂直间距:反映了帽壳内部与头顶之间的间隙。太小则通风不畅,太大则帽壳重心上升,导致安全帽在头上不稳定。
水平间距:在冲击存在侧向力时,提供缓冲空间。同时也是散热通道。
1 帽壳顶部应加强。可以制成光顶或有筋结构。帽壳制成无沿,有沿或卷边。
2 塑料帽衬应制成有后箍的结构,能自由调节帽箍大小(分抽拉调节、按钮调节、旋钮调节等)。
3 无后箍帽衬的下颏带制成“Y”型,有后箍的,允许制成单根。
4 接触头前额部的帽箍,要透气、吸汗。
5 帽箍周围的衬垫,可以制成条形,或块状,并留有空间使空气流通。
6 安全帽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按照GB2811-2007的*进行生产。
7 Y类安全帽不允许侧压,因为Y类安全帽只是保护由上到下的直线冲击所造成的伤害,不能防护由侧面带来的压力。
安全帽能承受压力主要是用了三种原理:
1.缓冲减震作用:帽壳与帽衬之间有25~50mm的间隙,当物体打击安全帽时,帽壳不因受力变形而直接影响到头顶部。
2.分散应力作用:帽壳为椭圆形或半球形,表面光滑,当物体坠落在帽壳上时,物体不能停留立即滑落;而且帽壳受打击点的承受的力向周围传递,通过帽衬缓冲减少的力可达2/3以上,其余的力经帽衬的整个面积传递给人的头盖骨,这样就把着力点变成了着力面,从而避免了冲击力在帽壳上某点应力集中,减少了单位面积受力。
3.生物力学:*中规定安全帽必须能吸收4900N。这是因为生物学试验,人体颈椎在受力时大的限值,超过此限值颈椎就会受到伤害,轻者引起瘫痪,重者危及生命。
低质*的安全帽的危害性:
一些低质*的安全帽只是徒有其表,并不能起到防护作用。在材料的选择上,内衬的设计根本达不到*的要求,收到冲击时,不能及时产生形变,分散应力。 如果选择这些产品,一旦在工作中有意外发生,将对使用者的头部产生巨大伤害,轻者造成脑震荡,重者危及生命。